對于一個學校來說,最能體現它人文氣息之處就是藝術教室 如何展現精華所聚之地,簡樸而又準確勾勒出學校的辦學理念,同時融入傳統與現代元素,使之一體,便成為本案設計的命題 文字和音樂作為人類文明重要載體之一,其舒暢優美,變化無窮,一言難概之。 提煉它的形與意,貫穿整個空間并結合色彩塊面的分割。營造既有傳承又有包容,既厚重又輕松,既流暢又寧靜,既肅穆又溫馨的氛圍。 一個多元矛盾的合體,一切又是自然的。改造名言小學書法教室和葫蘆絲教室方案就此展開。
對比原有書法教室進行頂部墻面和地面的改造。
淺木色系的范圍應用給整個空間帶以溫暖的包裹感,空間設計上明亮、開闊,
氛圍營造上優雅、溫馨,充滿人文藝術氣質的氛圍。并用大量的明快色彩來提升整個空間的張力。
相對于原來空蕩蕩的白墻,設計了符合書法主題的墻面彩繪,營造出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蘊,提高其品味。
整體裝修以實木環保材質為主,給孩子一個舒適學習的空間。
名言小學為挖掘和培養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潛能,提高綜合藝術修養。
如何通過空間設計突破固化的結構限制,實現開放、自由、靈活的現代教學環境,
并讓孩子與空間產生親密感,是設計所思考的首要問題。根據使用需求呈現出多樣的尺度與質感空間,
讓孩子在親切、自然、舒適的環境中演奏和學習。并在墻面作突出葫蘆絲主題創意彩繪,強調重點。
音樂教室要同時滿足隔音和吸音的聲學要求。音樂教室墻面均采用了實木生態板進行隔音,
吊頂采用加隔音棉雙層石膏板,除了隔音處理之外,吊頂的形態和分層也起到混音作用。
教室由于空間高度有限,僅在人的尺度范圍內采用了木質吸音板,在視覺上讓空間變高,同時取得良好的聲學效果。